2024年秋冬至今,桂林市砂糖桔、沃柑、金桔等售价均比往年同期高 柑橘价格缘何“
春节前后,灵川县潭下镇的果农正在采收砂糖桔。
春节前后,灵川县潭下镇的果农在大卡车上整理刚采收的柑橘。
本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徐玉君 黄勇丹 秦焕 文/摄
金果缀碧树,果香飘满园。春节前后,在灵川县潭下镇的灵川县正鸿柑橘产业核心示范区内,几十个村民正忙碌穿梭于桔园中,抢抓时刻采收砂糖桔。停在示范区村道旁的大卡车,早已装满了金黄的桔子,空气中都洋溢着桔子的香甜。这是桂林市春节前夕柑橘采摘上市一角,也是桂林市百亿柑橘产业蓬勃进步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记者在灵川、荔浦、兴安、阳朔等柑橘生产大县了解到,当下主要上市的柑橘类水果有砂糖桔、沃柑、金桔等晚熟品种。这些甜蜜的桔子,不仅味道宜人,且售价喜人,助力广大果农享受到了增收的甜蜜。
那么,2024年秋冬季以来,桂林市柑橘类水果的价格,为何能“甜蜜蜜”?对此,记者进行了多方走访和了解。
春节前后 桂林市柑橘类水果的售价“甜蜜蜜”
“目前,基地内砂糖桔的批发价是2.4~3.5元/斤,最高时达到了3.6~4元/斤,今年的价格很让人欢喜。”1月21日,灵川县正鸿柑橘产业核心示范区负责人周燕锋开心地告诉记者。周燕锋和姐姐周小燕一起管理着1500多亩柑橘,其中砂糖桔1100亩。周燕锋说,2024年11月底至2025年2月,砂糖桔处于采收期,她家管护的砂糖桔亩产量稳定在5000斤左右,且售价持续向好,让她们姐妹俩倍感开心。
从2024年12月初至今,兴安县溶江镇大坪林场的果农们也忙着采收脆蜜金桔。新鲜采收的金桔将发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为全国的消费者带去高质量的水果享受。据脆蜜金桔种植示范区负责人彭文敏介绍,该示范区的300多亩挂果脆蜜金桔自开园采摘以来,销售行情很不错,“新鲜采收的脆蜜金桔分大中小3个档次,大果的批发价高达30~35元/斤,比去年同期每斤进步了5元左右”。
2月6日,荔浦市荔城镇的柑橘种植大户莫发松告诉记者,2024年11月以来,他种植的50亩砂糖桔喜获丰收,亩产量稳定在8000斤,批发价高达4.2元每斤,“不仅价格好,而且好多老板抢着来收果”。
果农们对柑橘销售价格的“甜蜜感受”,在相关业务部门的调度职业中得到了印证。记者从桂林市农业农村综合进步中心水果科了解到,据2025年1月23日调度情况,全市晚熟柑橘类水果收购价格总体上扬,其中砂糖桔产地批发价稳定在2~2.5元/斤,高则超过了3元/斤,比去年同期略高0.2~0.3元/斤;沃柑产地批发价1.5~2.5元/斤,与去年同期持平;金桔产地批发价7~13元/斤,较去年同期高1~4元/斤。
据了解,桂林柑橘主要销往辽宁、北京、内蒙古、浙江、广州、湖南等地,部分销往港澳地区、欧洲及东盟民族,产品市场走俏,供不应求。
“政策”引领 柑橘产业进步壮大
从2024年秋冬至今,为何桂林柑橘售价喜人?
很多关注柑橘产业进步的人士,开头来说想到的是:柑橘产量是否降低,导致了柑橘类价格进步?对此,桂林市农业农村综合进步中心水果科的职业人员回应说,2024年全市柑橘产量尚未统计完毕,无法给出直接答案。然而,依据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桂林市柑橘类水果的亩产量趋于稳定,并没有出现“产量大致年”中的“产量小年”情况。
除了这些之后,记者走访的数位柑橘种植户均表示,砂糖桔、金桔等的亩产量基本与往年持平,个别存在产量小幅降低的情况。
那么,究竟是哪些影响,让桂林柑橘售价喜人?桂林市农业农村综合进步中心水果科的职业人员说,桂林地处“赣南—湘南—桂北”优势柑橘产业带,占据地理位置优势,柑橘产业是当地传统优势产业。这几年,桂林市委、市政府对柑橘产业的大力政策扶持,推进了桂林市柑橘产业进步壮大,助力柑橘价格喜人。
桂林的很多柑橘种植户都知道,过去十多年,桂林柑橘销售价几经起伏。以永福县为例。从2008年开始,永福县种植砂糖桔的果农们靠着种果、卖果陆续买起了小轿车。尤其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砂糖桔收购价格最高时达8元/斤,给果农们带来了特别可观的收入,这也进一步吸引着更多人投身砂糖桔种植行业。然而,随着农民大量扩种,以及国内销售大环境影响,导致2018年至2023年桂林市砂糖桔产量急剧增加,销售低迷,产业进步进入缓慢期。
据了解,桂林市委、市政府抓住关键时期,认真拓展资料前期进步经验,客观分析全国市场形势,加强统筹规划,先后出台《桂林市推进水果产业高质量进步实施方案》《桂林市柑橘产业调优做强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统筹规划柑橘产业进步,大力开展设施栽培、橘园改造、品种改良等,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打造荔浦砂糖桔、永福砂糖桔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阳朔县百里新村金桔、全州县设施脆蜜金桔等产业示范区。除了这些之后,桂林市委、市政府加强政策支持,科学整合涉农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柑橘产业进步。创新金融担保机制,成立柑橘产业联合社,组建融资担保服务公司,联合担保柑橘产业。在此背景下,种植户探索以产量定租金、村集体统一流转、统一出租等流转方式,千方百计加快橘园流转。
值得一提的是,桂林市委、市政府立足“甲天下”的山水生态资源,结合“全域旅游”建设,着力招引以柑橘产业为主的三产融合项目,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畅通产销流通一体化机制。截至目前,全市从事柑橘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有2000多家,其中民族级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市级龙头企业21家。
“科技”支撑 柑橘果品质量得提升
除了桂林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柑橘产业外,以科技为支撑,提升柑橘质量及市场的认可度,也是助力桂林柑橘供求形势出现逆转的重要影响。
2023年,大力进步金桔产业的阳朔县白沙镇入选首批全国农业强镇;阳朔县金桔种植户高学军的金桔种植地被录入了2023年春晚播放的宣传片中——在群山中,金灿灿的金桔成为一道风景,更是老百姓的“钱景”,金桔产业成为阳朔的一张名片。镜头背后,正是桂林市提升金桔种植技术的生动操作。
2009年,高学军从父亲手里接过金桔地。多年的种植经验,让他后来大胆选择了晚熟品种金桔,以此错开销售的高峰期。高学军说,阳朔种金桔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小山地海拔400米,气温比周围的平地基本要低两摄氏度,地势高也不容易积水。但也由于地势较高,遇上干旱期果品就会受到较大影响。近些年,当地的产业路修通后,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建立了滴灌示范区和“三避”技术示范区并推广应用,2022年又开始试验使用雾喷技术。如此一来,给果树杀虫就不再需要人工来操作。“政策越来越好,种植技术越来越科学,我们种出高质量金桔的信心越来越足。”高学军说。
为了能“种出小时候吃过的柑橘的绿色、环保味道”,灵川县潭下镇的周燕锋姐妹俩在种植柑橘经过中采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树冠覆膜果实留树保鲜技术等,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受到区级、市级众多农技专家的称赞。
记者从桂林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桂林市按照“优势柑橘为主线,特色水果为辅助”的规则,针对桂林气候特点,积极开展设施栽培、区域试验、水肥一体化等项目,不断调优做强柑橘产业。针对部分柑橘品种退化、老化、低效以及产能过剩等难题,积极邀请邓秀新院士问诊把脉,与广西农科院、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所、大学合作,先后引进由良、大分4号、川津5号、阳光1号、早蜜砂糖桔、早蜜脐橙等10多个柑橘优新品种进行试种观察,大力推广特早、特迟、特优水果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和熟期结构。除了这些之后,积极转变进步理念。桂林市加大“走出去”力度,组织柑橘种植户赴外地,进修柑橘管理、精品果园建设、规模经营、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定期举办柑橘转型进步培训班,推动橘农开眼界、转觉悟。2024年,桂林市共开展柑橘类种植培训指导200多期(次),受训果农1万余人,发放资料8万余份。
针对柑橘病虫害防治,桂林市大力推广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绿色生态栽培、“三避”栽培、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技术,强化技术培训指导服务,确保果质量量安全。特别是晚熟柑橘树冠盖膜设施栽培技术应用,实现了果实留树保鲜、完熟采收、错峰销售,进步了果实质量、增加了果农收入。目前,桂林柑橘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优质果品率达到80%以上。柑橘、阳朔金桔等7个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其中总价格20亿元以上的4个,打造了一批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桂林水果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展销推介”为媒 桂林柑橘“火”遍全国
自2024年初广西11个“小砂糖桔”勇闯哈尔滨以来,“砂糖桔”数次勇闯外地,让桂林砂糖桔“火”遍全国。
记者从桂林市农业农村综合进步中心水果科了解到,除了出台《2023—2025年桂林市稳粮食兴产业强农业扶持暂行办法》补助柑橘销售外,桂林延续广西“小砂糖桔”勇闯哈尔滨网络热度,持续在办好“桂字号”农业品牌宣传推介活动上不断发力。截至目前,桂林市已经组织全州、兴安、永福、临桂等9县(区)举办奔赴辽宁、吉林、黑龙江等9场省外专场推介,受到东北“老铁”一致好评,现场签约订单20.97亿元。除了这些之后,灵川县到吉林省辽源市、四平市、长春市举行灵川县农文商旅宣传推介活动,达成合作意向21项。
其实,多年来,在全国水果产业中,桂林柑橘产业早已位列“第一方阵”。桂林市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与雨季基本同期。独特的天然环境,孕育了桂林最适宜的水果生长环境。桂林是广西最大的水果产区,2023年全市水果面积428.25万亩,产量1036.05万吨,产值342.01亿元,分别占广西水果总面积、总产量、总产值的1/5、1/3和1/3。以地级市而论,桂林柑橘、月柿等品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葡萄、桃、李、梨等品种面积和产量排名广西第一。
柑橘,是桂林市分布范围最广、生产规模最大的水果品种,荔浦被称为“中国砂糖桔第一县”,永福则是全国最大的富硒砂糖桔生产基地。2023年,全市柑橘种植面积284.00万亩、产量722.45万吨、产值214.67亿元,分别占全区的29.62%、38.13%和35.17%,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成为桂林首个超200亿元的农业产业。
尤为令人自豪的是,桂林也是广西第一个水果产值超300亿元的地级市,桂林水果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3。全市农民人均水果收入超过1.5万元,是广西农民人均水果收入的3倍。目前,全市水果实现全年周期性供应,水果产业已经成为桂林农民名副其实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甜蜜能量”。预计2025年一季度,桂林市水果产量同比增长5.5%。桂林甜蜜的柑橘,将在产业的持续蓬勃进步中,创下更多“甜蜜佳绩”。
来源:桂林日报